起跑即冲刺 | 解读曹慧泉乡村振兴的“株洲方略” 
2024-04-18 09:30:59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乡村振兴,事关全局。

它不仅涉及到乡村人口的发展问题,而且在更深层处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问题,是内外两个循环的有效运转问题。乡村不振兴,内循环作为有限;内循环如果支撑乏力,则外循环难有好的表现,如此环环相扣,当知乡村不兴不足以应对时代之剧变。

那么,乡村振兴的抓手在哪里?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日前发表了《绘就新时代“富春山居图”——关于醴陵市东富村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》,文章提到强化工业思维抓农业、突出农民主体促治理、深化农村改革增动力、坚持党建引领强保障等措施,给了我们无数启发。透过曹慧泉这些观点,我们看到其基本落脚点在于观念的革新、实践的出新,从而推动乡村经济振兴与文化振兴。

观念革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

以观念的革新推动农业工作的创新,以工业思维抓农业,农业必然会呈现出迥异于传统农业的面貌。人们早已发现,即使仍然延续传统的精耕细作方式,农业仍将面临着几无潜力可挖的尴尬境地。

从饥饿到吃饱饭是一大进步,可以通过种子的革新与耕作水平的提升实现。这种农业革新与提升,背后仍有赖于工业思维、科技力量的注入,如杂交水稻的选种,即是新思维对传统农业的注入。然而,从基本生存之欲的满足到整体收入水平的提升,从经济状态的改善到精神文化的极大丰富,从一家一户的发展到整体农村的振兴,历史已经证明,这已远非传统的耕作方式所能承载的重任。

极目世界,那些农业发达的国家,其实质都是工业思维发挥到极致,才有了农业的价值呈现,如美国、德国,都是依靠着工业思维创造了农业奇迹。因此,对湖南乡村而言,现在亟需观念的革新带动乡村面貌焕新,以观念的水准提升农业发展水准。

扎根传统资源唱新传统剧目

翻阅历史,不难发现科技世界的前进,是先有观念的进步,方有技术研发的突破与应用。眼下,农民不能自囿于传统的农民角色,农业更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种植理念,首先就要摆脱单一种植,跳出农作物为唯一收入来源的传统观念。

正如曹慧泉所反复提到的,东富村这样唱“林草戏”、念“山海经”、打“科技牌”,其立足之处仍在于当地资源禀赋,通过对传统农业拓展延伸实现了农业价值提升,实现了农业从耕种思维向营销思维转换;通过对农业的传统耕种方式向产业化方向努力,实现了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直面市场的商品经济的迭代。这对农民而言,是以观念的更新实现了产业的更新,效益的更新。

正如传统戏曲,演员唱功仍在,故事仍在,换一个唱法来演绎,观众的喜爱程度就大为提升,就有了新的产出新的收获。旧戏文新唱腔,老故事新灵魂,激活的是乡村新经济新气象。

以现代文旅思维赋能乡村振兴

如果说工业思维抓农业的发展,更多侧重的是量变,而以文旅思维赋能乡村振兴,讲究的是运营,追求的是质变。

正如东富村的山海林草,无不可以纳入新型农业的耕耘范围,皆可尝试以工业思维予以改造,以文旅思维实现价值变现,挖掘农业元素的多种功能,砥砺出乡村的多元价值,践行大农业观、大文化观。

换一个角度,换一种思维,即可发现乡村新的振兴点。许多城市周边的生态农业园,为我们做出了可贵的探索。这些农业园结合乡村振兴、研学旅游、红色教育、国情教育项目,在空旷的草地上做露营节、乡村音乐节、亲子拓展、另类沙龙,在农业园里带学生体验种植课程,将传统的农业种出了文化风,确实起到了让人口袋鼓起来、眼前亮起来的效果。

同样是种田,带入文旅思维,就完全呈现了另一种形态,即使是每一片树叶上都是商业思维的流淌、致富经的奔涌。以水稻为例,从下地插秧这一环开始,就能实现变现。只要打通文旅条线,将插秧变成研学课程,则实现了农业的第一笔收入。即使是后期的农药喷洒,引入无人机研学,实现了第二次变现;同步进行的生态研学,如引入青蛙解剖课,可实现第三次变现;至于收割环节,可以面向社会有偿收割,是第四次变现,如果这任一环节中,引入其他农产品的直播带货,则能实现农业的第五次变现……总而言之,要想尽办法用足农业生产环节,延伸农业产业链条,以种植的“生态化”、加工的“深层化”、销售的“品牌化”、渠道的“平台化”丰富乡村经济业态,让绿色的田野奔涌出乡村振兴的绿色动能。

沿着这个思路,我们可以拓展出无数条大道,条条通向乡村振兴。结合资源禀赋,则乡村旅游、休闲农业、田园综合体、特色小镇、农业园区、全域旅游、养生养老、景观建筑、文创游乐、农旅IP打造、乡村旅居等,都可成为乡村振兴的思路与方向。

以新理念新作法盘活乡村文化资源

经济振兴、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体两面。没有经济振兴的支撑,文化振兴无以推动;没有文化的持续赋能,经济振兴不能行远。当前,乡村呈现原子化趋势,人口流动进一步加剧,乡村传统文化亟需抢救式整理、焕新。

要加大整理传统乡村文化的力度,予以现代方式、现代思维诠释解读。深入挖掘乡村民俗文化、节日文化、手工艺文化等,加大对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整理力度,要活化利用好祠堂、古道、古树、古街等传统文化要素,将文化的传承与文物古迹、传统村落、民族村寨、传统建筑、农业遗迹、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结合起来。

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,帮助人们找到乡路、留下乡愁。农村地区优秀戏曲如何出新,少数民族文化如何大众化,民间文化如何去伪存菁,乡村公共记忆如何留存,都是我们当前乡村振兴的课题,需要以曹慧泉式的新观念来诠释,新方式来表现、新作法来解决。

乡村文化资源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保护、活化,从宏观的角度来看,涉及到文化强国的使命与担当,从微观处来看,涉及到我们的精神家园何处安放。这个问题,事关乡村人文精神的涵养,事关民间情感与民间温度的留存。

网友说,读懂毛泽东同志的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,就读懂了中国民主革命问题;读懂了《绘就新时代“富春山居图”——关于醴陵市东富村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》,就读懂了当下乡村振兴的株洲方略。

诚哉,斯言。

来源:桔红潇湘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