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污治污如何走深走实?刘越高推动衡阳绿色发展越走越高
2025-08-21 10:49:12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,要以更高站位、更实举措推进生态环境保护,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。

近年来,从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三大保卫战,到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的提出,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走深走实,绿色转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。

衡阳作为湖南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,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把污染防治作为发展的关键一环。8月18日,衡阳市委书记刘越高深入城区和园区,督导水体整治、工业减排、建筑垃圾治理、尾气排放管控及化工污染防控等工作,直面问题、动真碰硬,体现了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担当和实践作为。

国家顶层设计引领方向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。实践表明,唯有坚持全国一盘棋,才能在治水、治气、治土等方面形成合力。

从国家层面来看,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法律制度供给,严格生态环境标准,健全考核问责机制;要继续加大资金、技术支持力度,为地方补齐治理短板提供保障;要以“双碳”目标为牵引,引导地方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绿色低碳转型。

衡阳的探索,正是在这一顶层设计下的具体实践。

省级统筹协调发挥枢纽作用

湖南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生态屏障,守护“一江碧水”,责任重大。衡阳生态环保问题既是地方问题,也是区域问题。污染治理必须从“单点治理”走向“系统治理”,必须从“头痛医头”走向“标本兼治”。

衡阳的治理,同样需要省级层面发力,要加强对湘江流域的系统治理,推动上下游协同、左右岸联动;要引导产业绿色转型,加快淘汰落后产能,支持先进环保技术推广应用;要健全跨市建筑垃圾消纳和资源化利用机制,从制度上破解“偷倒乱倒”的顽疾;要推动数字化、智慧化监管体系建设,实现区域污染防治“一张网”管理。

由省到市,各发其力,各尽其责,是衡阳打开生态环境治理新局面的奥义所在。

市级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键

衡阳生态治理的主战场在市域,成效体现在群众身边。此次市委书记刘越高督导行动直面水体污染、工业减排、垃圾治理、尾气防控等突出问题,找准了症结,也指明了方向。

一要加快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,推进雨污分流、污水管网完善,确保污水应收尽收、应治尽治。

二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,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化、低碳化改造,把环保要求转化为发展动力。

三要健全垃圾治理闭环,强化源头管控、过程监管和末端处置,形成系统治理格局。

四要深化大气污染防治,完善部门协同执法机制,推动车辆清洁替代,加快淘汰老旧汽车,从源头上减少排放。

五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,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和治理,推动形成人人关心、人人参与、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。

由点及面,以浅入深,市委书记刘越高以层层推进、不懈做工的努力,推动市级治理能力的提升,开创衡阳生态治理新面貌。

走向长治长效的战略路径

衡阳生态文明建设虽取得积极进展,但也必须正视过去存在的不足。搜索过往的新闻报道可以得知,有的地方存在“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”的做法,治标多、治本少;有的项目推进存在“重建设、轻管理”的问题,基础设施短板长期存在;也不排除,部分企业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,超标排放、偷排偷放问题时有发生;在建筑垃圾治理上,缺乏规范化消纳场所,监管存在盲区,导致偷倒乱倒屡禁不止。

这些问题说明,生态环境治理不能停留在突击式、运动式,而要走向常态化、长效化。只有在顶层制度设计和基层治理实践中形成合力,才能从根本上改变“一阵风”治理的老问题。

众所周知,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伟业。同时,生态环境治理还是一场攻坚战,更是一场持久战。正如中医把脉问诊一样,要把“治已病”与“防未病”结合起来,生态保护同样要把阶段性治理与长效机制结合起来。

此次,衡阳把污染防治作为“夏季攻势”的重点任务,既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,也是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待的现实需要。

只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,统筹国家战略、省级统筹与市级落实,久久为功、善作善成,衡阳必将绘就“天更蓝、水更清、土更净”的美丽画卷,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,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新力量、再立新功勋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